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版权兴业”的概念已经越来越被社会和企业认同。中国版权保护中心近年来不断探索版权保护工作的内涵和外延,用“大版权”的理念指导工作,不仅仅立足于为著作权人提供版权服务,当好司法机构的助手,而且还致力于—— 让版权走近公众 “对于版权工作者来说,不但要为出版领域搞好版权服务,更要迈向相关产业,与经济紧密接轨,为相关企业服好务,为发展区域经济服务,也就是说,要用‘大版权’的理念指导自身工作。”刚从“版权保护与创新型国家”全国巡回演讲活动归来的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党委书记张秀平,对版权保护工作有了更深的体会。 他给记者讲述了这样一次经历:广东省中山市古镇灯饰市场年产值达116亿元,但想进一步发展却遇到了瓶颈,只要一有市场销路好的创新产品,马上就会被仿制制仿冒。当地政府也是一筹莫展,虽然借助了专利和商标保护,但由于不了解版权保护的相关知识和措施,相互仿冒的现象屡禁不止,企业也渐渐失去了自主创新的动力。该镇镇政府领导在与“版权保护与创新型国家”演讲团座谈时,了解到版权保护的知识和作用后,眼前一亮,高兴地说:“终于找到了解决长期困扰我们的老大难问提的钥匙。” 由国家版权局主办,中国版权保护中心、中国版权协会承办的“版权保护与创新型国家”全国巡回演讲活动自今年4月启动以来,已经每到过七个城市。每到一地演讲,都受到当地各级政府领导和相关版权企业负责人的热烈欢迎,认为演讲“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迪和值得借鉴的实践经验。” 近年来,为了提高公众版权意识,普及版权知识和相关措施,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利用各种机会为企业和权利人宣讲版权保护知识,让版权登记和版权保护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不久前举办的中国民族家用纺织品设计大赛活动中,他们开办了“中国家纺知识产权保护论坛”,为中国纺织行业企业负责人宣讲著作权法和著作权保护知识,为企业解决版权保护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随着社会公众版权意识的不断提高,版权登记数量增长显著。2006年,中心各类作品著作权登记数量取得了显著增长,完成作品著作权登记和合同登记6148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数量更是创下了历史新高,达到了23095件,比2005年增长了26.45%。张秀平告诉记者,目前,软件登记作用已经显现,软件登记档案已被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和行政管理部门普遍使用。 创新服务产品和模式 中国版权保护中心肩负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公众提供版权服务,承担着作品著作权登记、软件著作权登记、版权代理、法律咨询以及版权鉴定等工作。今年初,中心新的领导班子依据总署党组提出的“夯实基础、苦练内功、拓展前沿、高效服务”的要求,结合中心实际,明确了“两大一重”的工作重点。 张秀平进一步解释说,第一件大事是立足国际版权保护大趋势和我国版权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制定好中心中长期发展战略,明晰中心发展目标、业务框架、运行机制,创新服务产品、服务方法和服务模式。第二件大事是推行“一站式”窗口规范服务建设,在落实中心迁址有关“硬件”项目的同时,抓实“软件”配套工作。一项重点就是以落实国家版权局即将出台的《作品自愿登记办法》为重要任务,夯实著作权登记工作的政策基础。同时,中心围绕“两大一重”,又进一步明确了十项重点内容的“折子工程”。“实施折子工程,就是要做到任务分解、层层落实、责任到人,确保在规定时间内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中心的改革发展大计。” 为了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全面规范服务行为,逐步实现服务和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制定了《职工手册》,明确中心的定位、性质、服务范围,规范各部门干部职工的工作职责和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各部门向服务对象或社会公布岗位职责、办事流程、服务规范、收费标准、工作纪律、查询办法等,自觉接受服务对象和社会的监督。中心正在逐步推广承诺制、信誉制、首问负责制等工作制度,并开展“一声问候、一杯清茶、一张笑脸、一颗热心、一番送别”的“五个一”热诚服务活动,使服务对象高兴而来,满意而归。据今年2月5日至5月29日对每一位来宾的服务满意度调查统计,对中心的“办事效率、服务态度、业务水平”的满意度分别为99%、98%和98%。( |